PG电子公共机构应做建筑节能降碳“领头羊”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5-21 13:47:19

  PG电子作为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我国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约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约占全社会终端碳排放的22%。

  作为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我国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约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约占全社会终端碳排放的22%。

  公共建筑作为建筑的三大分类(城镇居住建筑、农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之一,耗能较高问题相对突出。相关数据显示,公共建筑约占建筑总面积的19%,其碳排放却占到建筑总排放的38%,成为建筑领域的排放大户。

  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我国建筑领域应如何高效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公共建筑绿色更新又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围绕这一话题,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接受了《中国城市能源周刊》记者专访。

  武涌: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运行,直至最后报废的全过程看,2018年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2%,其中建材的生产和运输碳排放约占28%;施工阶段约占2%;运行阶段约占22%。

  由此可见,建筑领域作为我国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是未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最应该关注的板块。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通过外墙保温围护结构改造、建筑采光通风条件提升等措施做好建筑节能,降低采暖、空调、照明等终端用能需求将成建筑运行期间节能降碳的最好策略。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未来,建筑节能兑现碳达峰PG电子、碳中和目标,应该着力的方向是什么?

  武涌:未来,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应分三步走:一是低碳建筑,推动建筑节能标准提升;二是零碳建筑,通过节能材料、节能技术等应用实现建筑零碳化;三是产能建筑,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将地热、风能等转换为可储存利用的能量,通过建筑节能,在充分降低建筑能源需求的前提下,使建筑产生的能量超过其自身运行所需能量,实现建筑产能化。若能逐步实现建筑从低碳向产能过渡,也就意味着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落到了实处。

  以南京朗诗绿色中心2万平方米的试点为例,一方面通过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将能耗需求降至当地公共建筑平均能耗的1/3;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水源热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用能自给,这一能源系统以每年每平方米28度电的产能满足了建筑本身每年每平方米25度电的能耗。这样一来,该试点既是用电单位,也是供电单位,实现了能源的产销一体化,这就是产能建筑。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大楼内约8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则采用了“光储直柔”模式供应所需能源,“光”即光伏、光热;“储”是储能;“直”是建筑用电直流化,无需逆变器,减少能源损耗;“柔”是在削峰填谷方面与电网密切配合、灵活响应。该模式可说是2030年后中国未来建筑的一个美好愿景。

  武涌:在现有节能技术和能耗需求(即惯性情景)下,预计我国居住建筑碳达峰时间约为2041年,公共建筑达峰约为2038年,农村建筑达峰约为2025年。这一进程显然严重制约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表明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超低能耗建筑超过1000万平方米。通过集成高性能保温围护结构、带热回收的用能装置,可以实现节能90%左右。而且近零能耗建筑、产能型建筑示范项目也已在多地上马。

  所谓低能耗建筑,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修订的标准,以20世纪80年代为基准时间节点,彼时该地区每个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能耗25公斤标准煤,若现有建筑节能率达到82%,便可将每个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能耗8-10公斤标准煤,此时就可以称之为低能耗建筑。

  从能耗曲线年能耗最高时,我国采暖地区每平方米采暖能耗为33公斤标准煤。如今,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12公斤左右。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仍存在诸如保温围护结构未严格按标准执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下一步需着力解决。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五大体系来推动: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建筑节能立法体系、激励机制等建立健全将从顶层设计上助力我国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二是技术体系,着力推动当前节能技术跟上我国降碳目标要求;三是标准体系,可以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提升现有建筑标准;四是产业产品体系,充分探索建筑节能市场化机制PG电子,将市场上的资金引入建筑节能将大幅激励各方开展建筑节能积极性的同时,搭建建筑节能领域上下游全产业链,将分散的电状力量凝聚成一张网,同时完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提升产品的节能质量;五是能力体系,外部环境孕育成熟的基础,最终落实到内功修炼,提升自身节能降碳能力。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目前,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成效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推进落实国家部署的节能降碳工作?

  武涌:从截至目前官方可查的最新数据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建筑面积约为67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约129亿平方米,占比约19%,但运行碳排放量却高达38%。换算下来,其占到全国终端碳排放的比例约为8.4%。

  公共建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场、宾馆、酒店等商业及服务用房;另一类是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政府办公、科研等公共机构用房。公共建筑中,大部分属于公益性的公共机构用房,它们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改善意义重大,且多为政府参与兴办,服务水平高,相对能耗也高得多。数据显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比居住建筑高1倍。因此,从公共机构入手进行节能减排,标杆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我认为,公共建筑,特别是公益性的公共机构建筑应该是建筑节能降碳的风向标。可以说,在兑现未来的降碳目标中,公共机构如能率先做到绿色节能,便可在全社会起到引领示范的标杆作用,而且他们有能力、有条件率先带头。

  事实上,我国在公共机构开展建筑节能是卓有成效的。从历届五年计划看,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都已经实现。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还需探索新的机制推动降碳目标如期实现。

  武涌:要坚持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即摸清家底、设定目标、分解目标、描绘路线图、分步实施。

  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建公共建筑约有22亿平方米的增量,到2030年约有40亿平方米增量。我们要深刻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全社会经济变化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要将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减碳的需要及时转化为政策、目标要求。

  公共机构当务之急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新建建筑要率先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及三步走路线图建设,进而推向全社会PG电子,公共机构的引领、示范、标杆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另一方面,对于既有公共建筑要进行绿色更新。既要满足人民对建筑基本使用功能以及对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健康性日益提高的要求,还要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保护纳入绿色更新的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强女海王!河南已婚女子同时交13名男友,颜值照曝光,网友:确实长得美……

  玄派玄智星青锋笔记本配置上新:8845HS + 16G + 512G 售 3799 元

  79 元,酷凛 ID-COOLING 推出四热管下压散热器 IS-40-XT BLACK

  宝宝和家长“无声的较量”,生病了也不耽搁家长:她先下手的!主打一个有来有往

  妈妈晒自己的可爱女儿,笑起来也太治愈了我的梦中情娃“这一刻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服务热线
13033346800